瓜子可谓是休闲旅行必备之零食首选,但是拥有400多年历史的瓜子文化你们有了解多少呢?今天笔者就来侃侃“瓜子在中国的前世今生”。
一、是葵,但又不完全是葵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不知当年在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时,你是否曾冒着被语文老师教训的风险,提出过诸如“向日葵怎么能煮成粥呢”这样的疑惑。
在我们许多人的认识中,“葵”往往就是指“向日葵”,进而联系到消磨时间的必备零食葵花籽。但在过去的数千年里,“葵”其实是一种重要常见蔬菜。《诗经·七月》述:“七月烹葵及菽。”《诗经·采菽》言:“乐只君子,天子葵之。”《诗经·板》载:“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直至唐代,随着农业的显著发展和外来物种的大量传入,葵才逐渐退出人们的餐桌——其名却被花卉继承。
,,皇冠登3出租(rent.22223388.com)是皇冠(正网)接入菜宝钱包的TRC20-USDT支付系统,为皇冠代理提供专业的网上运营管理系统。皇冠登3出租系统实现注册、充值、提现、客服等全自动化功能。采用的USDT匿名支付、阅后即焚的IM客服系统,让皇冠代理的运营更轻松更安全。
而作为花名的“葵”,其实还是与我们熟知的向日葵不同。中晚唐以后,秋葵、蜀葵等观赏植物被统称为“葵”。岑参所言的“请君有钱向酒家,君不见,蜀葵花”;司马光所言的“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苏辙所言的“葵花已开阑,结子压重枝”,即便涉及“向日”、“结子”等因素,也并非是指产出葵花籽的向日葵。
那么“葵”到底什么时候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葵”呢?虽然尚无具体年份论断,但我们基本可以确定——直至十六世纪中后期,也就是明代中期,向日葵才作为特色物产进入国人的视野。已知最早明确记载向日葵这一物种的古籍是成书于明嘉靖年间的浙江《临山卫志》。成书于相近时段的《瓶史月表》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可见“向日葵”字样的古籍。但因为此书只提出名字,而缺乏相关叙述,故而还不被视作证明向日葵在华身份的有力证据。
另外,在明清及以后的众多地方志中,我们还可以找到向日葵的数十个别名:雍正十三年(1735年)所作的陕西《淳化县志》称向日葵为“固本花”;同治十年(1871年)所作的《上海县志》称向日葵为“秋葵”;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所作的广西《恭城县志》称向日葵为“黄葵”;民国六年(1917年)所作的黑龙江《林甸县支》还把向日葵叫做“老羌刻花”……
二、来华,但还不清楚如何来华
从见诸史料到成为节假必备的休闲小零食,原生于美洲的向日葵来华算起来也已有近四百年。但也正是因为时间久远,关于向日葵到底从哪条路线最先来华,如今也还缺乏定论。根据现有资料,我们只能还原向日葵传入我国的大致路线。
14 留言
我跟作者差别太大